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西安交大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全校师生为之振奋。药学学科作为学校战略必争建设学科以及建设一流医学学科群的学科之一,迎来了学科发展的崭新机遇,也为药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强大的药学学科,离不开强大的医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支撑。从今年3月开始,在沣河西岸、渭水之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筑正在拔地而起,生物医学楼、化工楼毗邻,为药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地理区位条件。
以上“天时、地利”条件已基本具备,创造有利“人和”的条件是药学学科发展首先要思考的改革问题,也是学校一流药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
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经过3年的建设,药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校级青年拔尖人才2人。虽然师资体量翻了一番,队伍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国家“四青”人才依然缺乏,优秀人才的储备与国内一流药学学科之间尚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我校药学学科发展改革的首要任务。
首先,改变观念,统一认识。目前,学科带头人在师资引进方面还存在“小山头”和“本位意识”,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对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应该广泛动员,改变学科带头人观念,统一认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作用。
其次,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以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为重点,争取资源创造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干的良好氛围。主动出击宣传吸引国内外拔尖人才来本学科工作,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外著名的科研院所进行培训和学习。
第三,加快药学科公共科研平台建设。近年来,由于药学科研平台相对薄弱,有部分人才在学院考察后选择了其他学校。针对这样的问题,学院在有限的后配给经费的条件下,着力建设药学公共研究平台,购置了LC-MS/MS、GC-MS/MS、XDR以及大型计算与数据分析系统等科研基本必备的仪器设备,为优秀人才引进和开展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抢抓宝贵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天时、地利”条件,进一步优化药学创新体系,重点进行学科内涵建设,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
首先,打破学科界限,促进交叉融合。药学学科各二级学科界限意识过强,学科内部研究以个人为主,研究特色不强。因此在学科内涵建设上,抓住创新港建设机遇,改革现有学科体制,从以个人为主的研究方式转变为以集体研究为主的新方式,强化“一盘棋”意识,打通药学研究链条,并积极引导与工科之间的交叉合作形成我校药学学科研究特色。
其次,发挥学科特点,产学研相结合。药学学科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依托创新港建设加强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与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杨森、利君、德天、步长、万隆、联邦等大型药品生产企业的合作,“产、学、研、用、管”结合,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联合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努力为地方及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规模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发展。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院与英国Strathclyde大学签订了“4+1+1”项目,与英国Swansea大学签订“4+2+2”(PhD)培养协议,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药学专业留学生班也开班在即。应充分利用这些国际化教育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实质性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的合作交流,创新我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国家对药学人才的新需求。
总之,我校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还任重道远,我们应立足我校药学学科现状,仔细研判,固强扶弱,走出具有特色的药学学科建设之路。
【作者简介】
王嗣岑,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新方法,中药物质基础分析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5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邮箱:wangsc@mail.xjtu.edu.cn
【陕西省心血管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心血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于2007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组建,2010年通过验收。中心以推动陕西省制药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制药产业发展为目标,瞄准国家创新药物的战略需求,开展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中心拥有心血管药物筛选发现和分离纯化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具备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的技术条件。现已形成多学科交叉结合、特色鲜明的集心血管药物研究、开发和推广于一体的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