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力资源处!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医学人谈“双一流”】方宇:国际化为“双一流”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发布日期:2017-10-16点击量:

西安交通大学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拔地而起,“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和奋力推进,“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声名远扬……学校上下以不舍昼夜、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此刻,作为一名交大人,我由衷感慨和自豪,心底间激荡着张迈曾书记在双甲子校庆誓师动员大会发出的激昂号角,“西安交大为国家而生、为时代而生,要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贡献';脑海里回荡着王树国校长上任伊始质朴而雄壮的话语,“西安交大是所有师生员工和校友们的交大;西安交大是陕西的交大;西安交大更是中国的交大,乃至世界的交大”。

如果说“双一流”和创新港建设承载着西安交大跨越式发展的梦想,那么国际化建设将为这一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国际化水平是检验西安交通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硬指标,也是创新港内涵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加快国际化建设是一场硬仗,所谓“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必须审时度势、统筹谋划,做到全面布局、重点突破。

双一流建设之“道”:同心同德、群策群力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是西安交通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和不二选择。2015年底,国家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全校师生应该同心同德,紧紧抓住培育国际核心竞争力这个牛鼻子来开展相关工作,着力在国际化师资、国际性校友或学生、国际化办学、国际化科研成果、国际化教学、国际性创新基地和国际影响力等七大核心指标上做足工夫,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实现新突破!

双一流建设之“天”:勇立潮头、抢抓机遇

总书记用“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样平实的语言,阐释了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愿景;“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拓展了中国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相通空间。当前,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化建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需面对“缓进则退、不进则亡”的残酷竞争压力,亟待营造更加有利于国际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转危为机,抢抓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面对危与机的新常态,西安交通大学首倡“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给出了响亮而满意的答卷,精准发力,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开放发展,推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未来,中国将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健康卫生等重大议题上顺势而为,迈向世界舞台中央。

在此大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学需要继续秉持舍我其谁的精神,勇立潮头、勇挑重担,用全球视野和敏锐眼光捕捉新一轮机遇,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双一流建设之“地”:真抓实干、踏石留印

国际化建设需要有土壤,才能实现深度积淀之后的厚积薄发。当前,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化建设的土壤还不够肥沃,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平台搭建和学科布局仍然不甚理想,加快国际化土壤的培育工作显得尤为迫切。交大人需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国际化土壤的培育,体现在国际化的合作办学、创新平台、研发基地、协同中心、联合实验室和新型智库等方方面面;国际化土壤的培育,还体现在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龙头牵引作用,努力彰显特色学科的交大气质和中国气派,特别凸显新兴交叉学科的后发优势与巨大潜力;国际化土壤的培育,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需要全校师生的精勤耕耘,也需要基层科研和学术组织的细针密缝,还需要学校层面的穿针引线和顶层设计,通过盘活国际化存量、做强国际化增量,营造学校国际化大发展的肥沃土壤。

双一流建设之“将”:智信仁勇、纪律严明

世界一流大学意味着拥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和一流的产出,一流大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一流人才的竞争!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国际留学生教育增量提质、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等方面,密集出台政策,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狠抓教师队伍学术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构筑起与一流师资相匹配的信誉和声望。坚定不移地贯彻习总书记对高校教师“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不折不扣地培养好社会主义接班人。继续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师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倡导独立思维和批判式思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将“严明政治纪律和严守政治规矩”推而广之,倾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师生队伍。有理由相信,这支“智信仁勇严”的交大梦之队,一定可以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方阵。

双一流建设之“法”:组织保障、精准施策

一流大学国际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顺体制机制,做好组织保障。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夯实以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学科为基础、师生为主角的多层级、立体化、全方位推进的国际化工作体系,优化组织架构,理顺领导体制,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制度安排。国际化建设的活力发端于基层,应继续推动管理重心下移,积极鼓励学部与院系开展基层探索,推动基层创新,提升基层活力,增强学科国际化的自觉性,激发各部门和各学部各院系的内生动力和联动合力。一流大学国际化建设是一项长远工程,应该务求精准施策,惠及广大师生。

【作者简介】

方宇,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医学院人口医学系/世界卫生组织药物政策合作中心博士后,从事药事管理与药物政策研究。现任西安交通大学药品安全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主任,药学院药学党支部书记,兼任陕西省卫生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2015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入选医学部首批国家级后备人才。主持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21项,发表研究论文106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73篇,被SCI/SSCI收录21篇,其中两篇研究论文和个人观点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全球卫生》和《英国医学杂志》。被国际学术会议收录论文20余篇。担任10余项国际和国内学术组织任职。担任卫生管理、药物政策、社会学领域27本国际期刊审稿人。荣获2015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和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邮箱:yufang@mail.xjt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药品安全与政策研究中心简介】

说明: http://news.xjtu.edu.cn/_mediafile/news/2017/10/16/17wkomekjo.jpg

西安交通大学药品安全与政策研究中心组建于20145月,研究团队负责人为方宇教授。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药品安全战略导向,围绕新医改重大卫生和健康需求,紧扣药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抗生素耐药性防控、丝路国家药物政策合作等方面开展研究,产出原创成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智库。中心现有核心教师7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其中博导1人,硕导3人;现有在读硕博研究生59名,其中留学生8名。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合作课题、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课题等30余项,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200余篇,与哈佛医学院、格罗宁根大学等联合主办国际会议3次,发起组建丝路大学联盟健康子联盟之药物政策合作网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