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公共卫生学院石兴民副教授、李燕琴副教授在学院三层教室进行访学归国学术报告,与学院师生分享在国外访学期间的收获和体会。
石兴民副教授进行了题为“The mechanism of RBM45 regulating expression of the 11-Kilodalton protein of parvovirus B19”的学术报告,简要介绍了细小病毒B19 基因组结构、转录、翻译及宿主细胞内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 motif, RBM)对B19 DNA复制、mRNA剪切及病毒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该研究主要通过敲低UT7/Epo-S1 细胞/CD36+ EPC细胞内RBM45,建立shRNA细胞系,再转染M20(B19感染性质粒)/B19病毒,确定RBM45对B19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RBM45的domain 23结构域是与B19 ISE3(26个核苷酸长度)结合的主要区域,他们的结合调控B19 11kDa的表达,并不影响病毒VP1、VP2及NS1的表达。石兴民老师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访学一年。
李燕琴副教授进行了题为“Morphological alteration and mechanism of intestine in iron deficiency”的学术报告,简要介绍了肠道铁吸收的分子过程及其调节机制,以及铁缺乏状态下肠道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可能的机制。该研究以铁缺乏小鼠为模型,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创新了一种直观测量小肠形态学改变的方法(microdissection)。使用该方法观察到铁缺乏引起小鼠十二指肠绒毛的形态学改变,即只表现为部分绒毛增长,而并非全部绒毛发生适应性改变。在此基础上,对引起该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李燕琴副教授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QIMR)访学一年。